罗伯特·葛迪思(Robert Gordis)称约伯记为圣经的“加冕之作”,尽管为六十六卷启示书卷的任何一卷加上这一称号都不免有些冒险,但约伯记毋庸置疑有它的卓越之处。约伯记以卓越的文学水准论及许多最伟大的主题,例如神的性情、人的本性、受苦的意义以及真信心的本质,这一切皆是以一个人的经历为视角。约伯的人性和苦难生动真切,为这卷书的教义注入生机,使一位主权之神希望我们学会的许多重大真理变得栩栩如生。因着这个缘故,约伯记从未停止对一代又一代信徒的吸引与启迪,关于它的学术研究也从未停止、仍在增多。有关约伯记的注释汗牛充栋,关于约伯记也存在大量(时常是恶意)的高度批判与争议。

这本书的目的不是为前者再添一卷,或是涉足后者的辩论之中,这本书仅仅源自于因着传讲与教导约伯记而被激起的思想以及蒙福的心。关于约伯记有太多相关写作,但还有很多可写,因为尽管已经存在无尽的分析,我们却仍未抵达它的深度。在以下的书页里,我自然也无法穷尽约伯记的丰富,也有许多其他书籍可以使读者进深。但我的期望与祷告是,这本书的内容至少能在一点程度上丰富神百姓的信仰、扩展他们的知识。

你现在阅读的这本小书不是约伯记的详细注释,而是侧重关注一个简单的问题:约伯应当被视为基督的预表吗?因为新约没有特别提到约伯是预表,因此许多解经家对这一问题犹豫不前,选择了其他分析和应用之道。由此使得大部分关于约伯记的写作都将焦点放在人类的苦难以及神义论(theodicy)上,还有些则是关于神的主权这一崇高主题,以及真信心的恒忍。尽管所有这些主题在约伯记中都有立足之处,除它们以外也尚有许多点有待挖掘,但依我所见,约伯记最大的宝藏是它对主耶稣基督的救赎性受难的预言见证。这是一卷将我们的信心和焦点引向受难救主的书,主的作为在约伯这个古老的人物故事里被绘出来。

很少有人以这个视角解读约伯记,但我显然不是第一个。从古教父时代直至今日,一直不断有人传讲约伯是那位受苦神仆的卓越预表。我深深受惠于一些这样的作者,也在书中一直引用他们,但读者将会留意到,书中的注释要少于圣经引用。我努力呈现自己基于圣经证据的论点与视角,而不是仅仅遵照与整合一些认同的观点。因此我以圣经本身作为最大的参考书目,盼望能为持续进行的关于约伯是基督预表的讨论加入一点原创价值;并因在基督的光照下解读约伯记,使这卷书的灵修价值凸显出来、为人注目。

与称约伯记为“加冕之作”不同,杰勒德·凡·格罗宁根(Gerard VanGroningen)评论说:“读约伯记的注释与研究,可以是一种相当恼人的经历……”我相信有时可能如此。关于约伯记汗牛充栋的研究与注释确实让人有淹没之感,并且多年来学者们在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上始终不能达成一致,也使人形成一种印象,仿佛约伯记研究已经进入一种不确定的僵局。我不希望进一步使研读约伯记的学生气馁,因此尽最大可能简明扼要、符合圣经。我自己也是约伯记的学生,我总是发现约伯记太使灵魂苏醒,以至于我常常将注释书抛诸脑后,回到这卷杰作本身。在继续本书的下一章之前,我建议读者们首先拿起约伯记做一个深度阅读,带着祷告与默想去读,不要带着先入为主的观念。停下来思想约伯记中最强烈的段落,重新发现为什么我们可以公正地称之为杰作。重回这本小书时,从神大有能力、清洁的话语回到另一本有争议的解经书,未免确实印证格罗宁根的话。但如果你能因这本书在任何程度上看见约伯记中的基督,那么所费的力气就是值得的。

研读约伯记使我自己的信仰大大蒙福,在我自己曾经的灵修中,我从未本能地转向约伯记,但如今我确实如此。我知道在这里我会看到关于那位受苦救主的蒙福影像,祂为像我这样的罪人饱受苦难。

我想借此机会感谢北美改革宗长老会神学院的全体教员、员工和学生,以及宾州匹兹堡的护理改革宗长老会教会,他们使牧师与教师的呼召对我而言成为真实的喜乐。我对我的妻子谢莉(Sherri)和我们五个孩子的爱与感谢无以言表。最重要的是,我感谢我的救主,我将这一卑微的奉献放在祂脚前,一起献上的还有我的祷告,愿这本书可以荣耀祂、激励祂的百姓。

C.J.威廉姆斯

宾夕法尼亚州克雷尔顿(Clairton, Pennsylvania)

序(理查德·甘博)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