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后亚当的独白

戏剧或电影中的演员彼此互动、对话,好像观众不存在。我们观看他们表演时,好像从一扇窗户里观看他们的世界,而他们不知道我们在观看。但每过一阵子,为了效果的缘故,戏剧的主演或电影里的英雄都要转向观众,直接对观众讲一些话。这样的片段往往是关键时刻。

随着约伯与朋友们对话的进展,读者可能感觉尽管他在聆听,约伯和他的朋友们却对有一位观众浑然不知。但在 28-31 章中,约伯好比向观众转过身来,“望着镜头”讲话。我们可以感觉到他不再是对朋友讲话,而是对我们讲话。这几章是约伯最后的独白的中心,是他的总结陈词和最后的辩护,但不是直接对着朋友。它们是约伯对他的人生、这卷书的重点的最后的话,这四章独白是这本书的关键,约伯的预表将到达顶峰。

28 章中,约伯实际上在讲一篇关于神的智慧的讲道,没有提到朋友们的指控和自己的苦难,也与先前的对话没什么关联。我们可以轻易想象约伯站在讲台上,而不是坐在灰堆里。约伯提问道:“智慧有何处可寻?”(28:12,20),他总结说神的智慧于人有益(1-22 节),真正的智慧唯独属于神(23-27 节),但对人而言,智慧存在于“敬畏神”当中(28 节)。最后一个主题是圣经智慧文学的常见主题,“敬畏神”是智慧的开端,这是箴言的开篇主题(箴言 1:7),也是传道书的“总结陈词”(传道书 12:13)。约伯记 28 章因此提供了约伯记与圣经智慧文学总体主旨之间的关键枢纽。

许多批评家认为约伯记 28 章是后加上的,是人为地与智慧的主题进行关联。约伯的智慧讲论似乎与先前的对话毫无关联,这很让人惊讶,但是与其说这一段不是原来的内容,存在一个更好的解释。这一章的意义正存在于它的独特当中,约伯在这里的角色是智慧的传道者,这也是他预表形象的一部分。所罗门是另一个基督的预表,以智慧的传道者著名(列王纪上 4:29-34)。2 这也是弥赛亚形象的一种折射,弥赛亚有“智慧的灵”降在祂身上,并且“所积蓄的一切智慧知识都在他里面藏着”(歌罗西书 2:3)。约伯记28 章似乎为要从其余对话中脱颖而出,为了使约伯的性情更加凸显。他并不是只有苦难,苦难也不是他的全部定义,他是一个呼唤智慧的受启示的传道者,只不过是在自己受苦与降卑的背景下。在这段话的结尾,他从自己的痛苦中起来,发出信心的呼召,其核心就是“敬畏神”。作为一个在他的听众手中受苦的蒙启示的传道者,约伯的经历将被先知重复,在基督里得到完全的应验。

然而,约伯在 28 章的智慧讲论并不完全独立于它的上下文,它是下面三章总结陈词的引言和过渡。约伯记 29:1 这样开始:“约伯又接着说……”这暗示我们约伯的智慧讲道并不完全是独立的,而是与下面的内容有所衔接。接下来是两章约伯回忆先前的蒙福人生的经文(29),以及他现今受苦的深度(30)。因此,读者们被有意地打断,从约伯在28 章关于神智慧的讲论,转而察看约伯是怎样从蒙福的地位一落千丈到 29-30 章的痛苦境地。后者可以被视为对前者的启示,约伯的升高与降卑带有神的智慧,神将在给约伯的回复中清楚表明这一点,但重点不是人类的受苦在一般意义上具有神的目的。的确有这个目的,但是 29-30 章清楚地以独特的预表预言叙述了约伯的经历,论到他现今的经历是神奇妙的智慧。重点是神对恶智慧在约伯独特而预表的经历中体现出来,约伯是未来受苦救主的预表。

这在对约伯先前和现今人生的描述中体现出来,29 章描绘了“受苦前”,充满了所谓的诗歌型夸张或预表意象。神的友谊与他同在(4 节);奶多可洗他的脚,磐石为他出油成河(6 节);长老、王子和贵族在他面前肃静(7-10 节);他被祝福与称赞超过众人(11 节);他解救穷人与孤儿(12 节);他使每个寡妇的心喜乐地歌唱(13 节);他披戴公义与公平(14 节);他是瞎子的眼、瘸子的脚和穷人的父(15-16 节);他打碎恶人的牙,拯救他们的掠物(17 节);他的荣耀在他面前常新(20 节);他口中的每句话都如春风化雨(21-23 节),他是首领与君王(25 节)。

我们知道约伯是一个文学大师,当然善于辞令,但我们不能仅仅将这幅图景归于他的诗歌天赋,或是美化了的回忆。他显然是有意要“将自己升高到几乎像神的位置”,3这不是关于实际的描写,真实的约伯是无可指摘、正直、富有而蒙福的,但不是像这一章中几乎与神相似的样子。约伯从前的地位之高必定是为了描述比约伯更大的一位,那在祂顺服以至于死之前确实“与神同等”的一位(腓立比书 2:5-8)。

30 章带领我们到了另一个极端,约伯描述他现在受苦的光景。他被社会上最年幼卑贱的人嘲笑(1-8 节);他成为别人的歌曲与笑谈,被人讥笑吐唾沫(9-10 节);神与他作对,因此他的仇敌不受约束(11 节);社会最下流的人对他幸灾乐祸(12-15 节);他的灵魂倾倒(16 节);他的骨头刺痛(17 节);他变得像尘土与灰一样(19 节);神与他作对、不听他的呼求(20-23 节);他指望良善,却遭遇邪恶(26 节);他的心混乱(27节);他不断哀哭(28 节);他的皮肤脱落、骨头焚烧(30 节)。30 章整体是人类受苦与孤独的极致描述。

但是这里的文学手法并不是诗歌型的夸张,而是以弥赛亚语言有意地对约伯的苦难进行预言式的描述。我们已经注意到了约伯的苦难与其他弥赛亚经文之间的关联,4 但是这一段关于约伯苦难的极致描写的目的是呈现出从 29 章降卑的程度之深。我们看到了一幅超越约伯实际经历局限的“前后对比图”,促使我们将他视为更大对象的一幅图像。约伯记 29 和 30 章完美追溯了“弥赛亚轨迹”,超越了人类经历的局限。这一切都紧跟着约伯在 28 章对神智慧的称赞,将这几章作为完整的讲道来读,约伯降卑受苦代表着神的智慧,人需要探究这智慧的全部暗示。神预备了一位公义、受苦的仆人,祂要从神性的高位降卑,承受难以言表的人类苦难,这将启示出神的智慧,是历世历代所隐藏的,在约伯身上得以一瞥,在基督里得以成就。

这导向约伯记中毋庸置疑的预表高峰,31 章中我们看到约伯最后的话,他终结了自己的申辩、使朋友们哑口无声,这是他清白的见证。他描述了自己分别为圣的生活,他一生对圣洁、清洁与仁爱的追求,在个人与社会的世上,从内在的思想到外在对穷人的对待,在每件事上,约伯都证明了他在神面前过了一个良心清白的生活。这本身就加强了约伯作为一个义人受苦的预表意象,但是他在这一章“扔了一枚炸弹”,不允许我们以预表基督之外的方式看待他。

这一章采用了无罪誓言的常见格式,这个格式包含一个或多个条件,叫做条件从句或序诗(“如果我做了这事那事……”),以及一个自我咒诅的归结子句(“那么就让这个那个降临到我身上”)。这个“如果-那么”的结构在这一章里出现了四次:

“我若与虚谎同行……”(5 节)

“就愿我所种的有别人吃,我田所产的被拔出来……”(8 节)

“我若受迷惑,向妇人起淫念……”(9 节)

“就愿我的妻子给别人推磨,别人也与她同室……”(10 节)

“我若不容贫寒人得其所愿……”(16 节)

“我若见人因无衣死亡……”(19 节)

“我若……举手攻击孤儿”(21 节)

“情愿我的肩头从缺盆骨脱落……”(22 节)

第四个以及最后一个起誓总结了约伯的独白,也使他的朋友闭上嘴巴:

“我若像亚当遮掩我的过犯,将罪孽藏在怀中……”(33 节)

“愿这地长蒺藜代替麦子,长恶草代替大麦。”(40 节)

奇妙的是,约伯将自己与亚当对比,发誓说他没有像那个最初的犯罪者一样犯罪或隐藏罪孽。有些人认为这里的 adam(亚当)是一般意义上的“人”,而不是“亚当”这个名字。但这里必须被理解为亚当,有两个原因。第一,这里指向亚当著名的向神遮掩罪过(创世记 3:8),第二,这里指向亚当犯罪的特殊后果,也就是荆棘和蒺藜的生长(创世记 3:18)。因此,约伯实际上是说:“如果我像亚当一样犯罪,就让我承受亚当的咒诅!”

很显然,约伯是在宣称他在亚当失败的地方成功了,不仅如此,他还在神面前这样起誓。听见他的誓言,这一章余下部分就更容易理解了。约伯在宣称自己是完美的,他并没有说他尽了最大努力避免情欲的念头,或是有机会就帮助穷人。他是在宣称他完美地完成了这些义务,他在宣称自己做了亚当失败的事情,他比亚当做得更好。没有一个单纯的人能说出这样的话,我们只能在约伯的话中看到基督的形象。这一章描绘了“末后的亚当”、恩典之约的头基督所达成的完美的义(哥林多前书 15:45;罗马书 5:12-21)。约伯成了基督的代言人。

神造亚当时,与他以及他里面的全人类立约。神要求亚当顺服祂,亚当若遵行,他与他的后代就要享受与神的永恒团契。但是亚当失败了,他违背了神,给他和全部后裔带来了罪的罪咎与咒诅。

但是神以慈悲颁布了新约,恩典之约。在这个约中,神应许赐下救恩所需的一切,包括另一个代表人,这个代表不会像亚当一样失败。作为“末后的亚当”,祂是完美公义的,祂可以凭借自己的义为一切以信心在祂里面的人赢得救恩。

在苦难的深渊与孤独的低谷中,约伯最后的话是末后亚当的独白,发出的言语是任何人都不可能发出的。31 章突然终结了约伯的亚当誓言:“约伯的话说完了。”从此他的三个朋友再也没有声音,也许约伯的惊人言语使他们哑口无言。很显然,无罪亚当这样的恐怖言论激起了以利户的怒气,他在 32-37 章对约伯的预表形象发起了不顾一切的最后攻击。

约伯的故事以许多亚当式的意象开始,他“活在东方”,是“纯全、正直”,活在一个田园牧歌的场景中,被撒旦试探,甚至有一个加增他试炼的妻子。然而,他的故事不是以可耻的失败结束,而是成为对“末后亚当”的预表描绘。因此,约伯是第一个亚当的折射,是末后亚当的预兆。

总结来说,约伯在 28-31 章的总体形象是惊人的,这是最保守的说法了。他是智慧的传道者,从高过所有人的高位,到经受没有人经历的苦难。在这一切当中,他都没有像亚当一样犯罪,而是维持了完美的义。基督的形象到达完全,如今“末后的亚当成了叫人活的灵”(哥林多前书 15:45)。

第九章 第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