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风中

约伯渴望与神见面(23:3),但他完全没准备好迎接神真正的显现。38 章中,主终于说话了,终结了约伯与朋友们的对话,使这卷书到达高潮。祂“从旋风中”说话,神显现在旋风中,使人回忆起祂在西奈山的显现。主直接对约伯说话,就像祂对摩西说话一样(出埃及记 19)。神的回答包含两个部分(38:1-40:2;40:6-41:34),由降卑的约伯的两个简短回答分隔(40:3-5;42:1-6)。

神对约伯的回应既出乎意料又可畏,祂的 回答 完全由 问题 组成,这些问题都是为了凸显祂作为创造主的智慧以及统管宇宙的主权。神不断地问约伯最奇妙的创造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没有人能回答这些问题。“我立大地根基的时候,你在哪里呢?”(38:4);“你能系住昴星的结吗?能解开参星的带吗?”(38:31);“山岩间的野山羊几时生产,你知道吗?”(39:1)。神宣告自己是整个被造界一切组成部分的设计者、创造者和维系者,在无与伦比的诗歌语言中,约伯的注意力转向了被造界的多种特征。神在这里使用的方法是将各种修辞问题堆在一起,迫使约伯(和我们)内化背后的逻辑,以自卑回答每一个问题,即唯有神能行如此奇妙的事。

然而,神的回答的本质上总是有些令人费解,导致关于神在约伯记中的讲话的目的出现大量的视角和解读。我们无法总结所有观点,它们几乎是所能想象的最纷繁的解释,我们只需列举一些常见视角。之所以存在这么多不同的观念,是因为神似乎完全没有处理约伯和朋友们所关心的主题,祂没有提到任何大部分读者期望祂在书卷末尾回答的“热门话题”,也就是人类的苦难、神的报应、恶的存在,等等等等。相反,祂将约伯的注意力转向神在创造中的各种智慧。那么,祂的回答如何解答这卷书引起的问题呢?

路易斯·阿朗索·斯科(Luis Alonso-Schökel)正确地发现,每一个对神在约伯记讲话的评价都取决于读者带到经文里的期望。诚然,神的回答的性质要求我们完全按照它与本书主旨的关联去解读,换句话说,在我们明白如何应用神的 回答 之前,我们必须先确定 问题 是什么。人加入神的回答的一个常见的期望是关于世界为什么会存在人类苦难这个问题的解答,或为什么神允许苦难与恶落到祂的受造物身上。如马蒂亚户·泰斯瓦特(Matitiahu Tsevat)总结:“……主要主题是无辜者的受苦。对于大部分读者和解经家而言,这一直是这卷书的问题。”从这个视角去看,神对约伯的回答可以多种解读,但几乎总是被解读为对于人类苦难的解答。如果问题的确是这个,那么神论到自然界的秩序与和谐,可能被视为祂对世界的道德统治也是有序而和谐的。这也是罗伯特·高迪斯(Robert Gordis)的经典立场:“……正如自然界存在秩序与和谐,道德界也存在秩序与意义,虽然人无法完美理解,虽然人经常无法侧透。”如此,推论的重点就是如果我们无法理解神创造之工中最微不足道的内容,那么我们也不要指望理解受苦的恶意义、恶的存在中神的智慧。如此,神的发言就是为了向人保证祂在人类苦难背后有主权性的、良善的目的,哪怕我们在天堂的这一端无法完全看见。

另一个关于神的发言的常见视角是,它们主要是关于神的主权,为的是使约伯和我们降卑,描述神有绝对的自由和权柄做祂想做的任何事。我们的问题、挣扎和苦难,在神无与伦比的智慧背景下,因此被缩小为一个消失的点。这是詹姆斯·杜汉(JamesDurham)的观点,他从神的发言中总结了三个功课:“1.神的卓越性。2.人的虚弱。3.结果就是人错误地思想并向神表达错谬,与神辩论,使他的言语暗昧不明、没有知识,这一切都是不合宜的。”换句话说,神的讲话传递了“难以言喻的相异性,将神与人类的理解力隔开……”

最后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视角,有些人认为神讲话的意义不在于直接回答人类苦难的问题,而是作为对祂在苦难的 经历中 的同在与看护的个人性应许。约伯担忧神离弃了他,如他的朋友们所认为的。神终于向约伯显现,向他保证神没有离弃他。当神在 38:1出现时,祂的名号是个人的立约名号 亚威(Yahweh),这是自前言以来第一次出现。祂与约伯的直接对话让人想起祂与亚伯拉罕和摩西的亲密对话。约伯因此被保证神对他的苦难有个人的关切,最终也因关心而向他显现。神的言语是为了产生敬畏与惊奇,但祂的 同在 才是对苦难哀告的真正回应。罗利(H.H. Rowley)代表了这种观点:“神的讲话的效力是为了让约伯意识到……在他的苦难中,尽管他不明白原因,但他仍然拥有神的同在。”韦斯特曼(Westermann)也同样地说道:“神 说话,并且神的 说 本身就是临到约伯的神的良善、确据与慈悲。”

如此视角在其他经文中也有依据,也当然可以勉励信徒在一切处境中信靠一位良善的神的智慧与主权。然而,将我们的结论限定在人类苦难这个宽泛命题上,实在是太过笼统地概括了神对约伯的回答。

约伯记不是关于人类苦难这个一般问题的书,约伯记是关于约伯的受苦,而约伯的苦难在每一种意义上都是绝对特殊的,地球上从未有过这样的例子,因此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并非一个广义的关于人类经历的问题。约伯和他的朋友试着将约伯的情况推展到普世性的关于神的公义与护理问题,他们尝试了却失败了。他的朋友们说约伯一定是恶人,因为灾祸总是降在恶人头上。约伯说神一定也惩罚无辜的人,因为他就是无辜的。正是他们的这种概括失败了,也在各自的耳中很不中听。在某种意义上,约伯和他的朋友在解答上都失败了,因为他们试图从一个完全特殊的处境中得出一些一般原则。约伯记的真正问题是一个特殊问题:为什么约伯这样一个无可指摘的正直人要在神手里遭遇如此非比寻常的苦难?约伯的例子不适合用于概括任何神对人的一般处理,约伯的例子是奇妙的、神迹的、特殊的,是救赎奥秘的描绘、压缩与预言式的戏剧,是基督受难与其后的荣耀的历史预兆。如此,它自成一类,反映了神透过耶稣基督的降卑与升高施行的伟大的救赎之工。

因此,当我们来看神在约伯记末尾的回应,我们必须留意不要犯过度概括的错误。神不是在处理约伯和朋友们关于公义、受苦和报应的概括性一般争论,也不是在处理人类苦难这个宽泛的问题。神的话最好在约伯独特的例子下去理解,神在祂的讲话中所做的,是将约伯的预言式故事放在祂许多其他奥秘而奇妙的作为的背景下。如果约伯是基督的预表,那么神在他人生中的作为就预表了救赎的伟大神迹,是神最伟大的工作之一。

从这个视角去看,神的讲话呈现出一幅在创造之工与救赎之工之间的荣美类比。尽管读者需要自己去进行这个类比,它在圣经其他部分却并不少见。在神的自我启示中,创造与救赎之工常常是无缝衔接的:

“创造诸天,铺张穹苍,将地和地所出的一并铺开,赐气息给地上的众人,又赐灵性给行在其上之人的神耶和华,他如此说:“我耶和华凭公义召你,必搀扶你的手,保守你,使你做众民的中保,做外邦人的光……”(以赛亚书 42:5-6)

也许在某种意义上,上面的经文跟神在约伯记末尾的讲论一样让人费解。神作为创造主伟大奇妙的工作,为祂应许差遣救主提供了合宜的框架。约伯记中,关于救赎主的预言图景,最终要被看作创造主的伟大工作之一。因此,约伯记整体将救赎之工与创造之工合在一起,不是像两个有别的主题被强行连在一起,而是像两根自然并立的柱子。它们之间连结的关键在于神在二者背后奇妙、奥秘、深刻的智慧。对于一位公义的受难者的预表彰显了神在救赎中智慧的深度,而一系列关于宇宙的问题彰显了神在创造中智慧的深度。随着读者从约伯的故事转向神的创造发言,过渡显得突然而无解,但连接存在于神在救赎与创造背后相似的智慧中,救赎与创造是神自我启示的两根柱子。

我知道泰斯瓦特认为“关于约伯记的众多流派的解读,使得每一个解经者都要面对一个问题:如果你说的是对的,为什么这卷书没有直接讲到你说的内容呢?”这是个合理公正的问题,每个解经者都该停下来思想片刻。然而,约伯记最大的美之一是它的功课没有一个 是直接讲出来的。这是一卷吸引人的书,但它同时使人无法得出一个简洁而具有决定性的释义。它的内涵如此深刻,以至于㰀视一切对它的显著真理采取简单、断章取义式的切入法,它要求我们探索不同的意义与应用之道,而不要假设只有一条路是正当的。我并不主张我对神的发言的解释是理解它们的唯一合宜方式,我的解释只是一种尝试,试着理解约伯经历的本质与神回答的属性之间的关联,但神在约伯记末尾的发言总是具有奥秘性的,我们又怎能期望它不是如此?

约伯似乎明白了重点,我一直认为这是这卷书最大的讽刺之一。前两章的序言让读者一瞥约伯对自己试炼的起源的一无所知,然后在书的结尾来了个大反转,约伯似乎明白了神讲话的用意与影响,而我们永远都理解不了那么透彻。无论如何,不论约伯明白了什么,他的回应都比任何解经家的分析更加智慧忠心。他没有去试着揭开神关于宇宙问题的谜团,他也没有说:“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他没有写一本注释书,提出一种解读神的发言的理论!从他谦卑的回应来看,他完全领悟了神的答案,那曾经滔滔不绝的约伯,如今只以几行悔改的话回应:

“我知道,你万事都能做,你的旨意不能拦阻。谁用无知的言语使你的旨意隐藏呢?我所说的,是我不明白的;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求你听我,我要说话;我问你,求你指示我。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因此我厌恶自己,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约伯记 42:2-6)

神讲话的实际影响是用神伟大奥秘的作为使约伯降卑,在这里,约伯将永远是一个真信心的典范,他谦卑地俯伏于神大能的手下(彼得前书 5:6)。

论到神发言的含义,以及约伯对之的理解,有两点需要补充。第一点是约伯承认“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约伯从不认为他知道创造的奥秘,约伯的发言一直都跟他的受苦有关、跟他努力理解受苦的目的有关。他尝试去解释的是受苦的目的,但这也是对他而言太过“奇妙”之事。这里被翻译为“奇妙”的形容词,更合宜的意义是“奇迹般的”,被用来描述神施行的神迹,例如使红海分开(例如诗篇 106:22;弥迦书 7:15)。约伯已经明白了,他至始至终谈论的事,他受苦的深度、性质与目的,这一切都有着更高的指向,有着比他从前所想的更奇妙的神的目的。它应当被视为与神的其他神迹同归一类,甚至与神伟大的创造之工并列。不论约伯如何理解神的回答,似乎他至少明白了他的受苦指向自己之外,具有一个更大的象征目的和属神的寓意。

第二点跟约伯看见神有关。约伯可能看到了神在旋风中显现,这是神非直接的彰显,但他对神的意象也许真的就是他的话的字面意思——“现在亲眼看见你”。19 章中,约伯表达了在“皮肉灭绝之后”、在复活时看见救赎主的期盼(19:26-27),到了这一步,约伯已经经历了一种复活,他从苦难的深渊复得荣耀的结局(42:12)。也许那位神圣的救赎主真的彰显了自己,如约伯所期待的,他得以预尝最终的复活。在某种意义上,约伯的故事是死而复活又得荣耀的故事,它借着如死一般的经历和如复活一般的结局,并导向升高,追溯了“弥赛亚的轨迹”。9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约伯从灰堆里“复活”时,他看到了神。

约伯在书中末尾看到的是那位神圣的亲属买赎者吗?主耶稣基督是唯一神本体一切的丰盛有形有体居住的所在(歌罗西书 2:9),因此,祂是可见的。我们可能注意到,当以赛亚看见主坐在荣耀的宝座上(以赛亚书 6:1),我们随后被直接告知那是基督(约翰福音 12:41)。约伯记没有告诉我们这么多,但暗示是明显的,尤其是约伯所期盼见到的救赎主正是基督。

基督的显现也使得约伯的预表到达一个强烈的结局,似乎给约伯理解他的角色带去了光照。约伯曾挣扎于解释他的苦难,因此表达了他所不理解的。只有当基督自己向约伯显现时,他才明白了他苦难的经历是“奇妙”或“奇迹般的”。当预表得以一瞥原型,约伯受苦的含义也明朗起来。

第十章 第十二章